本篇文章摘自:Smart智富月刊.第 117 期 / 封面故事 / 作者:吳修辰
行政院主計處4月底宣布,今年前2月,台灣人的實質經常性薪資,比去年同期減少1.52%,衰退幅度是歷年最大。當物價膨脹愈來愈高,薪水愈來愈少
如果以為家庭年收入破新台幣百萬元,這輩子就生活無虞,那你就錯了!
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:即使你的家庭年收入達百萬元
也就是說,年收入百萬元者,都會出現近千萬元的資金缺口
為什麼百萬年薪的家庭,退休資金缺口還會這麼大?讓我們以主計處資
(表2)你的財務條件更佳嗎?——認識4項關鍵平均數字
台灣的百萬元年薪家庭,每年可存款21萬3,000元,到56歲時,工作32年,保守估計,你這輩子可存多少錢?
21萬3,000元×32年=681萬6,000元
台灣平均每月最低生活費1萬7,424元,夫妻2人平均活到80歲,你56歲退休後要花多少錢?
1萬7,424元×2人×12月×24年=1,003萬6,224元
顯然現金將出現缺口:
681萬元-1,003萬元= -322萬元
如果再加上一戶603萬元(台灣平均每戶房屋成交價)的房子,資金缺口會更大:
(-322萬元)+(-603萬元)= -925萬元
>>你的退休金夠用嗎?不同年收入,退休金策略大不相同,快來試算!
油糧告急、通膨威脅》養老的資金缺口高於千萬元
依此假設條件推估,「台灣只有家庭年收入平均超過182萬元的最高族群人口,能夠達到退休生活無虞的狀況。
資金缺口近千萬元,這還沒估算通貨膨脹帶來的威脅。此刻
根據世界銀行統計,過去3年來,全球糧食作物價格平均上漲83%,小麥價格更飆漲181%,過去2個月米價漲幅達75%。
糧食價格飆漲情況有多嚴重?4月中旬,世銀行長佐立克(Robert Zoellick)一手拿麵包,一手拿米,舉行記者會,呼籲各國盡快採取行動抑制通
油糧雙漲,通貨膨脹正一點一滴吃掉你的老本。目前銀行1個月定存利率(中央銀行公布的5大行庫)僅2.135%,但物價上漲率卻高達3.96%,兩者相減,實質利率已經轉為-1.825%!也就是說,若你在年初存入銀行100元,年底時,你的存款購買力將縮水為98.175元!
花旗環球證券新興市場策略分析師樂志勤(Markus Rosgen)更計算出,因全球原物料價格大漲,台灣受薪階級2007年的實質薪資成長率是-1.2%,在亞洲國家當中,排名倒數第2。因此,光靠死薪水,你的生活壓力會愈來愈沉重。
於是,很多人開始投資,但問題反而更大。根據花旗銀行一份調查顯示
關鍵3張紙能讓小錢滾大》若運用錯誤卻會不斷買進負債
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說,人要養活自己一輩子,除了靠工作
這3張紙,加起來的重量不到20公克,卻是你人生一定要有的3個關鍵朋友。
靈活運用這3張紙,用3張紙聰明投資,拉高資產、降低負債,就能為自己創造正循環的
把3張紙用來累積資產,聽起來似乎很簡單,然而,很多人卻做不到
多數人都擁有這3張紙,卻無法靠這3張紙養活自己一輩子,因為,他們犯了3大錯誤:
《錯誤1》把保單當儲蓄→吃掉了資金的投資機會
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奈特(Christopher Knight),從英國來到台灣後發現,台灣人特別愛買儲蓄險
等於台灣1個年收入百萬家庭,夫妻相加保額只有年收入的3倍,如果你不幸身故,這份保障只能支撐家庭生活3年。這個保障,距離一般理想的10年,遠遠不足!
換言之,國人手上平均持有保單接近2張,但保額卻不足7倍,此現象凸顯出國人錯誤的保險觀念:把保單當投資
事實上,儲蓄險的收益率只有3%多,連通貨膨脹率都追不上,但國人卻因盲從媒體報導
《錯誤2》股票、基金當成短線投資工具→若虧損則資產化為烏有
周行一分析,台股從1967年至2001年的35年間,平均年報酬率有25%。進一步統計,過去35年中,有8年漲幅最大,這8年投資人若沒有參與到,則35年的平均報酬率就會變成負數。
「這項研究最好的啟發是,不要想靠股票短期致富,難度太高
股票、基金是最好的增值工具,但散戶投資人的短線投機心態
《錯誤3》買超出財務能力的房子→變成房奴且阻礙退休理財規畫
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作者羅伯特‧清崎說:「富人買入資產;窮人只有支出;中產階級則買他們以為是資
你是哪種人?買進的到底是資產?還是負債?
買錯房子,就會陷入清崎所說:「買入以為是資產的負債。
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發現:「台灣人超過40%會購買超過預算的房子。」也就是原本計畫買500萬元房子的人,往往會買到800萬元,而能買800萬元的,則買到1,000萬元。這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,就會吃掉資金增值的機會。
張金鶚提醒,若不想成為房奴,必須謹記「33原則」:每月房貸占月薪不超過3成、自備款要占房價3成,這樣才不會讓生活品質受影響,同時有資金為退休生活預做規畫。
3步數對抗錯誤行為》輕鬆坐擁3000萬元退休資產
要對抗這3大理財錯誤行為,可執行3件事:
〈第1步〉避免虧損
巴菲特投資法則第1條,就是不要賠錢;第2條法則,是不要忘記第1條法則。
大多數人投資,都忘了風險,挑商品總是選報酬率愈高的愈好。《一生3錢過4關》作者、全球復華證券投顧董事長宋炎本說,錢賺愈多愈好的錯誤觀
記住:高報酬帶來的就是高風險,當你抱著錯誤報酬率預期時
〈第2步〉按人生階段設定理財目標
宋炎本指出:「要用錢的時候就有錢用,是理財的最佳境界!
人生有4大用錢關卡:結婚、買房、子女教育與退休,要通過這人生4大用錢關卡,最好的方法就是,讓平時的收支形成一個「正現金流
〈第3步〉每月支出遵守「541法則」
根據《Smart智富》月刊精算後發現,不管你的月薪是多少,只要你遵守每月支出的
(表3)黃金動態比例最適用——3種支出配置的投資成果
依照541法則,再根據人生每一時期的生活花費微調,我們找到每月支出配置的
541法則的威力有多大?6年5班、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的元大投信企畫部經理林育如最了解
※ 合理投資報酬率 10%就好
很多人投資股票基金,總認為要賺20%、30%甚至50%才叫賺,但是這樣的報酬率合理嗎?先來看看專家的投資成績單:
1. 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投資43年的平均績效,每年才21.1%
2. 耶魯大學!--more-->